|
【陶博会】展会之外,陶瓷厂商的机会在哪里? |
【taobohui】2016-5-20发表: 展会之外,陶瓷厂商的机会在哪里? 陶博会结束后,“收效”自然而然就成为陶瓷行业的从业者们见面之后谈论的焦点。与往年相比,今年陶博会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在于,很多企业没有召开大型活动,尤其是经销商峰会之类的活动明显减少了。与多家企 展会之外,陶瓷厂商的机会在哪里?来自陶博会taobohui相关,仅限陶博会taobohui观点以及网络浏览,佛山陶瓷网对展会之外,陶瓷厂商的机会在哪里?以及内容不做任何推荐。 展会之外,陶瓷厂商的机会在哪里?陶博会结束后,“收效”自然而然就成为陶瓷行业的从业者们见面之后谈论的焦点。与往年相比,今年陶博会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在于,很多企业没有召开大型活动,尤其是经销商峰会之类的活动明显减少了。 与多家企业交流之后了解到,现在陶瓷企业更倾向于精准邀约意向强烈的客户,而不愿意采用以往的“广撒网、少钓鱼”的活动模式。有陶瓷企业的负责人说,今年陶博会期间来到佛山的国内经销商有减少的趋势,所以厂家更加迫切地想要抓住客户。 陶博会期间发生的这样一幕可能会让很多陶瓷企业产生共鸣:一位经销商在路上走着,眼看就要进入a企业的展厅了,b企业的业务员还在后面穷追不舍,说“老板来我们这里看看吧”。那个架势,就差伸手去生拉硬拽了。无奈,毕竟是在别人的展厅门口,虽说a企业展厅没说什么,这位业务员也不好意思做得太过,只能失望地离开。 就是因为把经销商都集中在产区,厂家才越来越担心自己的客户被人抢了去。所以,展会上看到的经销商越来越少,很大程度上是厂家不希望经销商来产区。 走访企业的过程中也了解到,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倾向于在终端市场开新品发布会。一来,不用担心经销商被抢。二来,在终端发布新品,更有利于扩大影响力。即便有一些企业还是会选择在总部开发布会、年会,但从经销商来到佛山的那一刻起,厂家的业务员就开始形影不离。 展会上的经销商越来越少,还有一方面原因是,在市场环境越差,越能考验经销商的忠诚度。市场环境不好的时候换品牌,对经销商来说也是存在很多风险的。3月份出差湖南时,在岳阳一个建材批发市场和一位经销商聊天,他的想法就说明了这个问题。虽然那个卖场人流量非常少,但他坚持“不考虑换品牌”。 所以,想换品牌的经销商早就换了,何必要等到市场不好的时候换品牌,一面被厂家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疯狂压货,一面还被人说是“找死”? 来看展会的经销商越来越少,那么参展的企业数量怎么样呢?先来看一组数据。 主办方公布的数据显示,2012年到2016年,历届佛山春季陶博会的参展企业数量分别是595家、658家、701家、731家、750家。表面上看,参展企业数量一直都在增加,但是也别忘了,增幅是在下降的。换句话说,每年春季陶博会新增的参展企业数量是逐渐减少的。 企业参加陶博会的热情下降了,他们更愿意去哪?答案是,市场。 走访终端市场时,不止一个人提到过,等顾客上门的时代走已经过去了,现在经销商都在从原来的“坐商”向“行商”转变。经销商都知道只有跑市场才能有客户,厂家当然更理解这层意思。一位企业的老总就说,从去年开始,他们几乎所有的新品发布会都是在终端市场去开。今年新锐榜期间,众多创新产品在长沙展示时,许多经销商都表现出不一样的兴趣和热情,也证明厂家走向市场的决策是正确的。 把厂家与经销商的微妙关系,以及厂家的决策方向看透之后,展会应该怎样继续办下去,且办的更接地气,也就不言而喻了。 作为中国最大的陶瓷产业聚集地,佛山产区的影响力不可小觑,佛山陶博会也正是在这种总部经济的背景下诞生的。佛山陶瓷总部经济模式出现时,其他产区还鲜有类似的模式,因此将总部经济与陶瓷展会相结合的做法,也可以独领风骚多年。可现在不同了,不光“总部经济”遍地开花,就连“陶博会”也是此起彼伏。如果一场展会没有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来抓住厂家与经销商的心,势必会出现人气越来越弱的局面。再进一步讲,人气减弱还只是表象,其背后暗藏的挑战,则可能是“龙头产区”宝座的更替。 虽然人气减弱不是主办方单方面的责任,但不得不承认,陶博会对佛山而言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怎样把展会办得更接地气,不仅是主办方要思考的问题,更需要陶瓷企业的积极参与。 (【taobohui】更新:2016/5/20 18:29:46)
![]() |